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天元殿的吕

首页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瓦龙:就算是配角也能逆天改命 暴躁师妹强又坑 她大道已成,你们后悔了? 荒溪经 重生七零,在江少的怀里撒个娇 快穿之娇软炮灰惹人怜 独孤行天下 三魂七魄归位 永夜与黎明的距离 综影视从安陵容重生开始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天元殿的吕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全文阅读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txt下载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110集:帝喾继位:颛顼传位于帝喾,善治农桑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洪荒地间,颛顼帝在位已逾千年。这一日,人族聚居的濮阳圣地,万里晴空如洗,黄河支流蜿蜒过城郭,岸边万亩农田里,新播的谷种刚冒青芽,族人手持木耒穿梭其间,偶有孩童追着彩蝶跑过田埂,欢声笑语伴着晨风漫过村落。

议事殿外,十二根图腾柱巍然矗立,柱上刻着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乃颛顼当年定“地分界”后所立,象征人族与地相通的秩序。殿内,颛顼帝端坐于桃木王座上,他身着麻布玄衣,须发已染霜白,却仍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中列坐的各族长老——有从炎黄时代便追随的老臣,有各部落推举的新贵,还有鸿蒙宗派来驻人族的传道弟子玄清。

“诸位,”颛顼帝的声音沉稳如钟,透过殿宇传至阶下,“朕掌人族三百载,定地、分人神,历洪水、驱凶兽,幸得地庇佑、万民同心,方使人族安居黄河流域。然岁月不居,朕已感精力渐衰,恐难再承人皇之责。”

话音落,殿内顿时寂静。左侧首座的长老皋陶起身,拱手道:“帝上春秋虽高,仍神明不衰,人族尚需帝上统领,何谈退位?”其余长老纷纷附和,连玄清也开口:“帝上功德昭于地,若愿继续执政,鸿蒙宗亦愿助帝上调理身心。”

颛顼帝抬手压下众人议论,目光落在殿中一位青年身上。那青年身着素色布衣,腰束麻绳,面容俊朗却带着几分谦和,正是颛顼的侄辈帝喾。此时的帝喾刚从南方部落巡查归来,鞋面还沾着泥土,听闻颛顼提及退位,正垂首静立,神色平静无波。

“皋陶长老可知,”颛顼帝望向皋陶,语气带着一丝悠远,“当年朕继少昊帝之位,曾立誓‘为人族开万世基’。如今历法初定,部落联盟稳固,正是传位之时。帝喾这孩子,自便随朕巡守四方,观农桑、问疾苦,其心仁厚,其行笃实,更懂‘民为根本’之道,非人皇之选莫属。”

帝喾闻言,上前一步躬身:“叔帝,侄儿资质尚浅,恐难当大任,还请叔帝再择贤能。”

“你且抬头。”颛顼帝招手让帝喾近前,从怀中取出一枚玉印——正是当年昊帝赐下的“五帝印”,印身刻着山川纹路,隐隐有灵气流转。“此印非为权力,乃为责任。当年朕接印时,少昊帝曾言‘人族兴在农桑,亡在离散’。你巡守南方时,见部落因缺水误了农时,便带人凿渠引水;见老弱无食,便开仓赈济,这些事,朕都知晓。”

颛顼帝将玉印递到帝喾手中,掌心的温度透过玉印传去:“朕传位于你,非因血缘,乃因你懂‘善治农桑’方是人族存续之基。往后,你需守历法、重农耕,让族人有饭吃、有衣穿,便是最大的功德。”

帝喾双手接过玉印,印身微凉,却似有千钧之重。他望着颛顼帝眼中的期许,又看向殿中长老们或欣慰、或肃穆的神色,终于挺直脊背,沉声道:“侄儿定不负叔帝所托,不负万民所望,以农桑为本,护人族安康。”

此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欢呼。众人走出殿门,只见边有七彩霞光洒落,云端上,鸿蒙宗的玄清抬手一指,笑道:“帝上请看,此呢认可之兆!”霞光中,几缕灵气飘向农田,刚冒芽的谷苗竟似又长高了几分,引得田边族人纷纷跪拜。

颛顼帝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笑容,转身对帝喾道:“地已应,你可于三日后举行继位大典。届时,朕会亲将人族典籍、历法图谱交予你,再向各部落传讯,认你为人族新皇。”

接下来三日,濮阳圣地一片忙碌。族人们清扫街道、搭建祭台,玄清则从鸿蒙宗带来了新的农具图谱——那是玄空大长老根据洪荒草木特性改良的木犁、石镰,比旧时工具更省力、更高效。帝喾每日都到祭台旁的农田里,与族人一起调试新犁,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根据历法判断播种时机。

“帝喾殿下,”一位老农握着新犁,脸上满是惊喜,“这犁比旧犁轻多了,一能多耕两亩地!”旁边的青年也附和:“按历法,再过十日便是春分,正好种黍,有了新犁,定能赶在时节前种完!”

帝喾笑着点头,伸手拂去老农衣角的泥土:“农时不等人,咱们得抓紧。往后,鸿蒙宗还会传新的耕作之法,咱们不仅要种五谷,还要试着种果蔬,让族人四季都有吃食。”

继位大典当日,祭台设于黄河岸边,台上摆放着五谷、果蔬,还有颛顼帝传下的人族典籍。晨光初现时,颛顼帝亲手将《颛顼历法》《农耕要诀》交到帝喾手中,又将五帝印举过头顶,高声道:“地为证,万民为鉴,今日朕传位于帝喾,望帝喾以农桑为本,兴人族、安下!”

帝喾双膝跪地,接过典籍与玉印,对着地叩首三次。起身时,祭台下万族族人齐声高呼:“吾皇万岁!”呼声震得黄河水波荡漾,远处山林里,几只灵鸟飞来,盘旋在祭台上空,似在庆贺。

大典过后,颛顼帝便带着少数随从,前往鸿蒙宗修歇—他曾与玄空约定,退位后要去藏经阁研读《黄帝内经》下卷,探寻养生之道,也为日后人族传承留一份助力。帝喾亲自送颛顼帝至濮阳城外,临别时,颛顼帝再次叮嘱:“农桑之事,不可懈怠。若遇难题,可遣人往鸿蒙宗寻玄空大长老,他定会相助。”

帝喾望着颛顼帝远去的背影,握紧了手中的典籍。转身返回时,皋陶长老迎上来,递上一份文书:“帝上,这是各部落上报的农田数量与需补种的谷种清单,南方三部落因去年旱灾,谷种不足,还需朝廷调拨。”

帝喾接过文书,仔细翻看,眉头微蹙:“南方部落本就多山地,旱灾之后土地贫瘠,单补谷种不够。传朕命令,即刻从濮阳粮仓调五千石谷种送往南方,再派十名懂耕作的族人,教他们如何改良土壤、蓄水保墒。另外,让玄清道长根据鸿蒙宗的图谱,赶制两百副新犁,一同送去。”

“喏!”皋陶领命而去,心中暗自感叹——新帝刚继位,便如此体恤民情、思虑周全,人族定能再兴。

接下来数月,帝喾每日清晨便到农田巡查,午后在议事殿处理部落事务,晚间则研读颛顼留下的历法与农耕典籍,常常至深夜。他发现旧历法中,关于“农时与象”的关联还不够细致,便召来玄清,一同推演星辰轨迹,将每个月的物候、降水情况补充进历法,让族人能更精准地安排耕作。

一日,帝喾巡查至东方部落,见部落首领正愁眉苦脸地看着一片枯黄的麦田。“首领为何发愁?”帝喾上前询问。

首领叹了口气:“回帝上,这片麦田去年收成极好,今年便想着多种些,谁知刚出苗就开始枯黄,找了懂农事的族人来看,也不知是何原因。”

帝喾蹲下身,拨开枯黄的麦苗,指尖沾了些泥土放在鼻尖轻嗅,又查看了麦田四周的地形,忽然道:“此处地势低洼,去年雨水多,土壤里积了湿气,今年又种麦,麦种便受了湿害。你看,麦苗的根须都发黑了。”

首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可怎么办?麦苗都快枯死了!”

“莫慌。”帝喾起身,“即刻让人将这片麦田的麦苗拔掉,改种粟米——粟米耐湿,此时播种还来得及。另外,在麦田四周挖几条排水沟,将土壤里的积水排出去,明年便可再种麦。”

首领连忙按帝喾的吩咐去做。半个月后,改种的粟米冒出了绿芽,首领特意派人向帝喾报喜,还带来了新采的粟米穗,感激道:“多亏帝上指点,不然今年这片地就要颗粒无收了!”

帝喾看着粟米穗,笑着道:“这不是朕一饶功劳,是咱们得懂‘顺土性、应时’。往后各部落若遇农事难题,不必等朕巡查,可直接派人送信到濮阳,朕定会尽快答复。”

消息传开,各部落族人都知道新帝精通农桑,遇着耕作上的事,便主动向濮阳传信。帝喾索性在议事殿旁设了“农务阁”,专门处理各族的农事问题,还让玄清挑选了十名懂历法、会耕作的族人驻守阁中,确保消息能及时传递、问题能尽快解决。

这年秋收时,濮阳及周边部落的五谷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南方部落因有新犁和耕作之法,收成也恢复到了旱灾前的水平。族人们将新收的五谷送到濮阳,堆在议事殿外,形成一座座山。帝喾看着这些粮食,对皋陶道:“今年收成好,可不能忘了那些老弱孤寡。开仓设粥棚,让城里的老弱都能吃饱;再给各部落的孤寡族人每户送两石粮食,让他们也能安稳过冬。”

“帝上仁厚!”皋陶躬身应道,心中越发敬佩帝喾——他不仅懂农桑,更有一颗爱民之心,这般君主,方能带领人族走得更远。

冬日来临,黄河岸边的农田盖上了薄雪,族人们大多待在家中休整,帝喾却没闲着。他召来玄清,还有几位懂草木的族人,一同整理这一年的农耕经验,打算编一本《农桑要略》,记录下不同土壤适合种的作物、常见的病虫害防治之法,传于后世。

玄清翻看着帝喾写下的草稿,赞叹道:“帝上所记,皆是实用之法,往后族人只需依此耕作,定能年年丰收。若是将这些内容纳入鸿蒙宗藏经阁,还能让其他族群也借鉴学习。”

帝喾点头:“如此甚好。待《农桑要略》编完,便送一份副本到鸿蒙宗,再刻成木简,分发给各部落,让族中子弟都能学习。”

窗外,雪花静静飘落,殿内烛火摇曳,映着帝喾专注的侧脸。他手中的木笔在竹简上沙沙滑动,写下的不仅是农耕之法,更是人族绵延不绝的生机。自炎黄以来,人族便是靠着这般“以农为本、代代相传”的韧性,在洪荒地间站稳脚跟,而帝喾,正以他的智慧与仁心,将这份韧性延续下去,为日后人族大兴埋下更深的根基。

这夜,帝喾伏案至三更,终于写完《农桑要略》的最后一段。他放下木笔,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心中忽然想起颛顼帝传位时的话语——“人族兴在农桑”。他轻轻抚摸着腰间的五帝印,暗下决心:来年,定要推广新的耕作之法,开垦更多农田,让每一位族人都能吃饱穿暖,让人族的炊烟,在洪荒地间永远飘荡。

三更的梆子声从濮阳城街巷深处传来,议事殿内烛火忽明忽暗,帝喾将刚写就的《农桑要略》木简整齐码在案上,指尖划过“顺时、应地利、合人心”七个字,想起白日里玄清提及的“南方稻种”,又取过一卷空白竹简,提笔补注:“南方多水泽,可试种稻禾,需筑田埂蓄水,待芒种后插秧,秋分前收割,或可增收。”

刚落下最后一笔,殿外忽然传来轻叩声,侍从低声禀报:“帝上,鸿蒙宗玄空大长老遣弟子送来书信,有要事相商。”帝喾连忙起身接过信笺,展开一看,原来是玄空听闻他编着《农桑要略》,特意送来一份“草木生长图谱”,标注了洪荒各地适合种植的作物,还提及“西方昆仑虚有耐寒麦种,可引至北方部落试种”。

“玄空大长老果然思虑周全。”帝喾将图谱铺在案上,借着烛火细细查看,见图谱中不仅画了作物形态,还写明了播种、施肥、收割的时节,甚至标注了如何用草木灰改良盐碱地,不由得眼前一亮。他立刻召来皋陶,吩咐道:“明日一早,你派两名得力弟子前往西方昆仑虚,向玄空大长老求取耐寒麦种,顺便请他派一位懂作物培育的弟子来濮阳,指导北方部落试种。”

皋陶接过图谱,见上面标注详尽,忍不住赞叹:“有了这份图谱,咱们人族的农耕可就再无地域之限了!”帝喾笑着点头,目光又落回《农桑要略》上:“待麦种取回,咱们便在《农桑要略》中补增‘异域作物引种之法’,让各部落都能根据本地水土,选种最适合的庄稼。”

次日清晨,刚蒙蒙亮,帝喾便带着侍从往北方部落而去。北方部落地处黄河上游,冬日比濮阳更冷,往年只能种耐寒的粟米,收成远不如南方。刚到部落聚居地,首领便迎了上来,搓着冻红的手道:“帝上怎么这时候来了?北方寒,您可得多穿些!”

帝喾摆摆手,目光扫过部落外的空地:“我来看看你们的冬麦试验田。去年秋收后种的粟米,如今长势如何?”首领领着他往田边走,指着一片覆着薄雪的田地道:“托帝上的福,咱们按您教的‘积雪保墒’之法,让粟米在雪下扎根,如今雪化了些,苗儿已经冒绿了,比往年壮实不少!”

帝喾蹲下身,拨开积雪,见粟苗叶片翠绿,根系紧紧抓着土壤,满意地点头:“再过些时日,等春分前后,便可追施草木灰肥,促进生长。对了,玄空大长老送来了西方的耐寒麦种,过几日便会有人送来,到时候咱们选几块向阳的田地试种,若是成功,明年北方部落也能种麦了。”

首领闻言又惊又喜,连忙道:“若是能种麦,咱们北方部落的收成就能翻番了!多谢帝上为咱们着想!”帝喾拍了拍他的肩膀:“人族本是一体,各部落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兴旺。你们多留意粟苗的长势,有任何问题,随时派人送信给我。”

从北方部落返回濮阳时,已是正午。刚进议事殿,便见农务阁的弟子捧着一份文书等候:“帝上,南方三部落送来消息,他们按您教的‘凿渠引水’之法,修好了三条灌溉渠,今年种的水稻已经插秧,长势极好,还要请您去视察。”

帝喾接过文书,见上面画着灌溉渠的简图,甚至标注了每日的引水量,不由得笑道:“南方部落做事倒是细致。你回复他们,待夏至前后水稻抽穗时,我便去南方视察,顺便看看他们改良的土壤情况。”

日子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夏至。帝喾带着玄清和农务阁的弟子前往南方,刚到部落,便被一片金黄的稻田吸引——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满是稻花的清香。

“帝上您看!”部落首领指着稻田,脸上满是自豪,“这灌溉渠修好后,咱们的稻田再也不愁缺水了,您教的‘浅灌勤灌’之法,让稻苗长得比往年壮实多了,估摸着今年每亩能收三石稻子!”

帝喾走进稻田,随手拔起一株水稻,数了数稻穗上的颗粒,点头道:“不错,颗粒饱满,确实是好收成。你们改良的盐碱地呢?我去看看。”首领领着他往部落东边走,只见原本泛着白霜的盐碱地,如今已变得黑黝黝的,地里种的粟米长势正旺。

“咱们按您的,在地里撒了草木灰和腐熟的秸秆,还引河水漫灌了三次,这土壤就慢慢变好了。”首领指着粟苗,“您看,这粟苗长得多壮,一点也不比好地差!”

玄清蹲下身,抓了一把土放在手中揉搓,笑道:“土壤的盐碱度确实降了不少,帝上这‘改良土壤之法’,可真是帮了南方部落的大忙。”帝喾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从继位时的谨慎,到如今各族农耕兴旺,他终于不负颛顼帝的嘱托,不负万民的期望。

视察完南方部落,帝喾并未立刻返回濮阳,而是带着众人往东方部落而去。东方部落靠海,往年多以渔猎为生,农耕极少。此次前往,帝喾便是要教他们“围海造田”——利用海边的滩涂,筑堤挡潮,再将海水排干,改良土壤后种植耐盐的作物。

“帝上,这滩涂全是海水,真能种庄稼?”东方部落首领满脸疑惑。帝喾指着滩涂:“你看,这滩涂靠近河流入海口,河水带来的泥沙沉积在这里,只要咱们筑堤挡住海水,再引河水冲洗盐碱,不出两年,就能变成良田。咱们先试种耐盐的大麦,若是成功,往后东方部落也能靠农耕饱腹,不用再担心渔猎无获。”

首领半信半疑,但还是按帝喾的吩咐,组织族人筑堤、挖渠。帝喾在东方部落待了十日,手把手教族人如何测量堤岸高度、如何控制河水流量,直到第一条堤岸筑成,才放心离开。

返回濮阳时,已是初秋。刚进城门,便见皋陶领着几位长老等候在城门口,脸上满是喜色:“帝上,好消息!西方昆仑虚的耐寒麦种已经送来,玄空大长老派来的弟子也到了,北方部落已经选好了试种田,开始播种了!”

帝喾心中一喜,连忙问道:“麦种发芽率如何?玄空派来的弟子可有什么?”皋陶笑着道:“发芽率有八成多!那位弟子,北方的气候正适合这种麦种,只要按‘冬前镇压、开春返青’的法子照料,明年夏收定能有好收成!”

帝喾走进议事殿,见案上放着刚送来的麦种——颗粒饱满,泛着金黄的光泽。他拿起一粒麦种放在手心,忽然想起颛顼帝传位时的场景,想起自己接过五帝印时的誓言。如今,人族的农耕遍布东西南北,历法日益完善,族人安居乐业,这便是他能给颛顼帝、给万民最好的答复。

这夜,帝喾再次伏案,将南方水稻种植、东方围海造田、西方耐寒麦种引种的经验,一一补进《农桑要略》。烛火映着他的身影,直到边泛起鱼肚白,他才放下木笔,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心中充满了期待——来年,定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人族的炊烟,定会在洪荒地间,飘得更高、更远。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37kanshu.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三七看书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道不轻言 快穿撩系:在位面被神明溺宠 从水浒开始修炼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学名张好古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深渊血裔 卿卿心如故 星际万人迷,把疯批反派迷晕了! 大小姐穿七零悠闲过日子 穿成炮灰女配后,我成了督主的朱砂痣 魔神大人别黑化 未来之霸气小吃货 不是替身吗?她怎么捧权臣称帝了 阿宝重生之宿命情缘 神仙是自已修出来的 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 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 废土采集之觉醒 我在古代当名师
经典收藏 深山人家,农女种田发家巧致富 杀手穿越直接下乡不让家人吸血 我在末世建设人类唯一净土 网游之率土之滨 小马宝莉之我为谋士 我开游乐园,给四线县城干成一线 寻回的璀璨人生 我玩的诡秘游戏竟然成真了 沈先生,签字离婚,别怂啊! 恶女修仙,全族祭天 穿越三年,前任找上门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 我助攻他人爱情,殿下坠爱河了 炮灰女配快穿之错位人生 清冷炮灰绝症后,全家霸总慌了 魔鬼部队 会读心术的狐狸精,在皇宫杀疯了 无限人鱼游戏 等我了吧 废材嫡女逆袭之凤舞九天
最近更新 被抄家流放,飒爽嫡女在边关盖大楼! 失控夏潮 听懂食材讲话,我打造5A级景区 小人参三岁半,警局破案当团宠 瓜神五岁半,吃瓜暴富救王朝 万人嫌心死后,裴少捡回家当祖宗 四合院之何雨柱新生崛起别样人生 八十岁老太勇闯娇宠虐文 错嫁反派大佬,随军养崽躺赢了 遭逐后我穿梭位面封神 以体成道 沦陷!疯批大佬被乖乖哑巴强制爱 清穿:救命!太子妃她又在揍人啦 我的神奇宝贝要骑主 国道小饭店通万界,我赚麻了 深港未眠 蒸汽之国的爱丽丝 茶籽燎原 穿成恶雌,五个兽夫跪求我别走 从成为妖道开始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天元殿的吕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txt下载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最新章节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