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浮现一名少年,英姿勃发,骑马执弓,风采不凡!
这位十七岁便随父出征的世家贵子,自此踏上成就帝王的第一步。
【他不过三十年,就完成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代百年的事业。】
【他是历代太宗皇帝中无人能及的巅峰。】
【因他,大唐由地方势力,跃升为世界最强。】
【他便是大唐策上将、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幕中,战火纷飞,铁骑嘶鸣。
少年李世民披甲纵马,神情坚毅,目光如炬。
定格之际,旁白声再度传来:
【公元599年,隋室贵族之家,降生了一位注定不凡的少年。】
【此人,正是李世民。】
【幼年聪颖,文能赋诗书,武能挽强弓。】
【当隋炀帝昏暴无道,下渐入乱局,十八岁的他,已看透世势。】
【‘若大厦将倾,当如何自处?’他问父亲李渊。】
【他劝父举兵太原,誓师长安。】
画面骤变!
李渊父子城头誓师,旌旗猎猎,士卒呐喊。
【公元617年,隋朝摇摇欲坠,李世民力劝父亲揭竿,亲自招揽豪杰,结交势力。】
【他亲率轻骑渡黄河,长驱直入长安,以废昏立明之名,终结隋室。】
【彼时,他年仅二十,却已显露王者之风!】
【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以寡敌众,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一战扫平两大劲敌!】
【史载其用兵如神,疾如风、徐如林,兵士敬畏,敌军胆寒。】
少年出身关陇世族,自幼习武研兵。
十七岁赴雁门解围,智退突厥。
二十岁出征,横扫关郑
二十三岁,率三千精锐击溃十万,擒获双雄!
一步步成就“策上将”之名,位极人臣。
从十七岁到登基称帝,他展现出的军略与胆识,震古烁今!
有人评他: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
虎牢关之役,尤为关键。
他原本只欲攻王世充,却临时杀出窦建德。
措手不及,却依旧临机而断,一战制胜!
若以考试比喻,本是150分卷子,他却硬生生把追加的150分也拿下,满分通关!
此役不仅展现武勇,更显其善于创造战机,诱敌于己方掌控的时间与地点,一击制担
他作战讲究谋略,善于积累优势,运用政治与军事并举的手段,逐渐改变战局。
平刘武周时,他坚壁不出,等对方粮尽而亡。
平王世充时,他施展攻心之策,长达一年瓦解其军心,终围困洛阳。
窦建德驰援,他又以围点打援之策,奇兵突袭,生擒窦建德,河北一战而定!
看完李世民前二十五年的经历,始皇与汉武帝久久沉默。
他们只觉心头震撼。
“太猛了!”
始皇、汉武都暗暗咋舌,心中无比震动。
十七岁起兵,二十岁扫半壁江山,怪不得被誉为“日之表,龙凤之姿”。
“儿臣自愧不如。”
扶苏苦笑着摇头,心中满是钦佩。
汉高祖刘邦更是眼珠瞪圆,久久无语。
“二十岁就打下半个下?!”
回想自己十七岁时,还在偷闲胡闹,顿觉人比人真要气死人。
汉武帝刘彻则惊叹道:
“唐太宗的武功,怕是连冠军侯都望尘莫及。”
他提拔过卫青、霍去病,自认为霍去病已是古今少有的少年将军。
如今对比李世民,竟发现更胜一筹!
“如此战功,难怪能被尊为策上将!”
刘据满眼放光,满是崇敬之意。
……
蜀汉时期!
“真没想到,后世竟会出现如此少年雄杰!”
“这等人物,着实让朕钦佩不已。”
刘备凝视着幕中的李世民,眼底满是艳羡。
对方出身尊贵,简直就是命所归的选之子。
关陇世族的身份,比他这个中山靖王之后要实用得多。
背后有无数政治与军事资源为依停
而他刘备,起步时真是穷得叮当响,靠着兄弟义气白手起家。
折腾了大半辈子,也才勉强打下一个立足之地。
更关键的是,李世民不仅出身高贵,本人资质更是出众。
十七岁便展露无双的军事才能,自此一骑绝尘,势不可挡。
短短数年,就已扫荡下,横推群雄。
而自己呢……
辗转漂泊十余载,反倒是被下英豪追着打。
刘备心头一酸,热泪盈眶。
为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悬殊到这般地步?!
……
曹魏时期!
“唐太宗……果然人中豪杰!”
曹操看完李世民前半生的履历,也不由心生钦佩。
若是自己当年拥有这样的本事,何愁不能早早一统中原,实现兴复大业?!
……
贞观时期!
李世民凝视着幕,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的少年时光。
不错。
世上帝王多半是中年才起兵立业,而他在年少之时,便已打下大半江山。
待得功成归来,他仍旧是风华正茂的少年!
当年的他,何其勇烈!
李世民似乎又看见了与兄弟们并肩作战、驰骋疆场的岁月,那才是真正的畅快淋漓!
比起端坐龙椅上的沉闷,这种痛快更叫人心神激荡!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环伺左右,他们同样是那段辉煌岁月的亲历者。
此刻望着幕,脸上都不由浮现出怀旧的神色。
魏征亦凝视着画面,心底却浮现李建成的影子。
“太子啊太子……”
你虽称职尽责,却终究败在这样一个对手手里,也算不得冤。
魏征明知李建成亦非庸才,但与李世民相比,差距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堑。
李承乾呆呆地望着幕,久久无法回神。
父皇开国打下之时,他尚且年幼,未曾亲眼目睹。
如今借幕之景,才窥得父亲昔日风采的冰山一角。
可就是这寥寥一隅,便已让他震撼得无以复加!
“父皇……竟然如此英武吗?!”
想到自己竟敢谋反,李承乾只觉脸颊发烫,恨不得自己抽上几个大嘴巴子。
与其蠢到造反,还不如拿刀抹脖子来得干脆。
后世皇帝们对李世民的功业原本略有耳闻。
因此,他们虽不及始皇、汉武帝般震撼,却依旧感叹连连。
……
洪武时期!
“即便隔着千载,见识唐太宗的风采,依旧让人肃然起敬啊。”
“年少便具非凡胆识与眼光,更是亲手缔造了盛唐基业。”
“若论大明朝,恐怕唯有保儿方能与之比肩。”
朱元璋对李世民自是敬佩。
尤其佩服他的胆魄!
喜欢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请大家收藏:(m.37kanshu.com)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三七看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