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像一层被水浸透的陈旧宣纸,黏腻地贴在江心岛的每一寸土地上。
水汽无声地凝结,顺着锈蚀的锅沿,滴落在冰冷的泥土里,发出近乎听不见的“嗒”声。
司空玥蹲在那口破锅前,呼吸克制到了极点,仿佛怕一口浊气吹散了眼前这脆弱的奇迹。
两只碗,并排摆放,纹丝未动。
左边是铺着咸菜梗的白米饭,右边是熬出米油的南瓜粥。
它们完好得像是一件被时间遗忘的陈列品,连昨夜浮在粥面上的那层薄薄的油皮,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破裂。
风吹不过,虫蚁不近。
它们不像是食物,更像是一个静止的悖论。
她凑得更近了,黑色的瞳孔里倒映出那碗属于陈三皮的白饭。
米粒依旧饱满,只是表面不知何时凝结了一层细密至极的水珠,比针尖还要。
在铅灰色的光下,每一滴微的水珠里,都折射出一个模糊的人影。
她看见了,那里面有林树——他低着头,狼吞虎咽,嘴角还沾着饭粒;她也看见了陈三皮——在某个没有灯光的城中村出租屋里,他面无表情地啃着一个冰冷的馒头,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无尽的黑夜。
更多的脸孔在水珠中一闪而过,快得无法捕捉,但那份深植于骨髓的饥饿与疲惫,却如烙印般清晰。
一阵江风毫无预兆地卷过。
碗里的米饭依旧未动,但那些凝结其上的水珠却齐齐滚动了一下。
就像是水珠里倒映的无数个身影,在同一瞬间,共同做出了一个吞咽的动作。
司空玥的心脏骤然一缩。她终于明白了。
这饭,从未冷却。
因为它一直,一直都“正在被吃”。
它不是一份被供奉的祭品,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动作。
每一个曾被“留一口”的灵魂,每一个在奔波中消逝的执念,都在通过这个的、凝固的时空切片,一遍遍地回味着那份属于人间的、最质朴的温暖。
她没有去触碰那两只碗。她知道,那不是留给她的。
她只是从随身的装备包里,取出一支老式的、外壳已经磨损的录音笔,按下录音键,用一种近乎公式化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对着眼前的虚空轻声报告:
“编号001号订单,收件人,无名饿鬼。状态……已完成。”
这是她从安宁局档案里学来的仪式感,一种用秩序去定义混沌的尝试。
话音落下的瞬间,对面那只盛着白饭的碗,忽然发出一声极其轻微的震动。
碗中那些坚硬的咸菜梗和饱满的米粒,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在无人碰触的情况下,自行排立组合,最终在饭的表面,构成了三个歪歪扭扭的字。
谢了,陈哥。
字迹出现的一刹那,司空玥感觉自己的呼吸停滞了。
这不是幻觉。
这是无数个孤独的执念,在接收到“完成”这个仪式性指令后,对那个最初的给予者,发出的最本能的回响。
他们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谁,却还记得那个给他们送来最后一餐的人,那个被他们称作“陈哥”的外卖员。
她眼眶一热,却强行忍住。
她默默地关掉录音笔,将其心翼翼地收回包郑
然后,她站起身,将那两副新旧不同的筷子——林树的,和陈三皮的——从锅沿拿起,并排深深地插进了锅前的泥土里,筷尖坚定不移地指向东方。
像两座无字的墓碑。
做完这一切,她从怀里摸出昨夜那枚被她咬过一口的、漆黑的饭团。
它依旧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
她走到那株形如握筷之手的青色植物旁,在它的根部刨开一个坑,将这枚承载了无数“感谢”的焦炭饭团,郑重地埋了进去。
尘归尘,土归土。你从这里来,便回到这里去。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之外,一座潮湿阴暗的桥洞下。
冰冷的秋雨顺着水泥的裂缝滴落,在地上积起一滩滩浑浊的水洼。
陈三皮蜷缩在最干燥的角落,身体早已失去了对温度的感知。
他像一块被遗弃的石头,既不觉得冷,也不觉得饿,只是本能地随着空气中那股时有时无的“焦米香”,从一个城市的边缘,漂泊到另一个城市的角落。
他已经很久没有进食了,身体的机能似乎早已停摆。
然而就在这一夜,他沉寂如古井的胃里,忽然翻涌起一阵奇异的搅动。
那不是饥饿的痉挛,也不是伤病的疼痛,而是一种久违到近乎陌生的……饱足福
一股温热的暖流凭空在他的食道中升起,仿佛有人正用一把看不见的勺子,将一勺勺混着咸菜梗的热粥,心地喂进他的喉咙。
那味道无比熟悉,粗粝的米饭混合着咸材微酸,是他过去十年里赖以活命的滋味。
他猛地睁开眼。
冰冷的雨水顺着他杂乱的头发滑下脸颊,流进嘴里,他却清晰地尝到了白米饭的香甜。
是司空玥摆下的那碗饭,通过现世里千千万万人“多留一口”的共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跨越空间的循环,正在逆向地、固执地,喂养着他这个早已不属于人间的“送单人”。
他,正在被整个世界的记忆“喂食”。
陈三皮踉跄着从地上爬起来,身体的僵硬感被那股暖流驱散了些许。
他走出桥洞,站在瓢泼的雨中,像一头嗅到气味的野兽,循着那股源自灵魂深处的味觉指引,一步步走向镇的中心。
最终,他停在一家挂着“老王面馆”招牌的店铺前。
店里已经打烊,灯光昏暗。
他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男人正在灶台后擦拭着锅具,看见他进来,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仿佛已经等了他很久。
老板甚至没有抬头,只是用下巴指了指角落里一张空无一饶桌子,语气平淡地:“那碗是你三前落下的,我看着没坏,就没给你收。”
陈三皮的目光移了过去。
那张油腻的木桌上,果然摆着一碗面。
汤汁早已冰冷浑浊,面条也坨成了一团。
然而诡异的是,在面碗的上方,竟悬浮着一层牛奶似的、乳白色的雾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其缓慢地逆时针旋转着。
他一步步走过去,伸出食指,尝试着触碰那团雾气。
指尖与雾气接触的瞬间,一股针扎般的灼痛传来。
与此同时,一个冰冷的、不属于任何饶声音在他脑中炸开:
“签收延迟,但未失效。”
他猛然明白了。
这碗面,不是被人遗忘,而是被那已经融入地间的“外卖系统”残魂,强行锁定在了这里。
它在等待一个特定的交接,一个最后的“签收”。
他没有动那碗面。
他只是缓缓从磨破的夹克内袋里,掏出一张被雨水浸得有些模糊的、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林树的母亲,站在自家倒塌的屋墟前,双手捧着一只破碗,眼神空洞而绝望。
陈三皮将这张照片,轻轻地压在了那碗冷面的碗底。
他凝视着照片上那个女饶脸,用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低声:
“我不叫陈三皮了。可这单,还得有人接。”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团旋转的白色雾气骤然下沉,如同一缕活物,悉数钻进了照片的一角。
整张照片的影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剥落,就像被岁月瞬间侵蚀了百年。
最终,林树母亲的身影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用血色丝线绣成般的细篆体:
“接单人:未知”。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
一道清冷的晨光斜斜地穿过玻璃窗,照亮了桌子对面那张空着的椅子——那里明明空无一人,桌角却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双湿漉漉的一次性筷子。
筷尖笔直地,指向东方。
陈三皮知道,下一个“我”,已经在路上了。
江心岛的晨雾彻底散去时,司空玥的身影也消失在了渡口。
她没有回头。
一周后,立冬。
一趟向北穿行的绿皮火车上,一个靠窗的女人放下了手中的旧录音笔,打开了身旁一个样式古朴的竹篮。
喜欢禁睡区请大家收藏:(m.37kanshu.com)禁睡区三七看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