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首页 >> 长平长平 >> 长平长平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父子的穿越之旅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 变身路人女主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天下长宁 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 李淳风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 长平长平全文阅读 - 长平长平txt下载 - 长平长平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34章 旦夕评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仲岳先生去请须贾父子,三司均辞去,两人回营,一人去找爹,信陵君身边只剩下张辄一人。

信陵君道:“吾观右偏五千,甚安逸。若欲用之,奈何?”

张辄道:“盍咨之司莽!”

信陵君道:“善。唐叔归否?”

张辄道:“盖黄昏也。”

信陵君道:“黄昏时分,前军之车亦至,或当其时。”

张辄道:“君上可善勉之,以壮其气。”

信陵君道:“谨从先生之教。但四方车至,愿先生呼我。”

几句话间,已经走到庭前,不当值的众门客散在庭院四周,或坐或站,三三两两交谈着。

信陵君忽道:“靳先生何归?”

张辄一愣,道:“靳先生探于两军阵前,必有细故。且两翼相距十里,非旦夕可成。”

信陵君道:“不然。靳先生将探秦人军阵。现秦军已退,战阵已散,何劳多探?少时必归也。”

张辄想了想,似乎也有些道理,便道:“可遣人相迎于道!”

信陵君道:“且静待之。吾观众先生皆在,忽然忆及耳。”

两人行至阶前停下,张辄高声道:“君上劳诸先生!”信陵君顺着声音,于阶前深深一揖,口里道:“甚劳诸先生!”

本来分散站坐的门客们连忙聚集起来,按品级排好,一齐回礼道:“岂敢曰劳!”

信陵君道:“煮粟已熟,盐梅已具,盍各言其所见,以教愚鲁,然后取食,亦不负睛日闲暇!”

众门客轰然。这是信陵君府的一项保留节目,隔一段时间,或遇上重大事件,信陵君都会集会众门客,依次进言,或褒贬人物,或建言献策,或一句两句,或长篇大论,随其所意。凡言而有物者,自然颜面有光;空言无忌者,也仍然会被恭敬对待。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仪式,称为旦夕评。

按照这套礼仪,应由排序最尾的门客首先发言,依次而上,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每个人都不会出丑:排名在后的,的话如果不切事实,也无大碍;排名在前的,有前面的人做铺垫,自然要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在信陵君的示意下,众门客依序而坐。最靠照壁的先生正待发言,忽然闻到门外有壤:“须贾大夫拜上信陵君!”

信陵君重新站起,高声道:“请!”边向门口走去。

众门客齐声道:“请!”站立两边。

照壁后转过须贾父子和仲岳先生。信陵君行至半庭,躬身一揖,道:“劳大夫远行,甚不安!”

须贾也一揖,道:“承君呼唤,不敢不至。”

信陵君侧身揖让,请须贾右行;须贾再辞不敢,只跟在信陵君身后,从道左而校

至阶前,信陵君招呼众人坐下,对须贾大夫道:“诸先生正以旦夕之评,以开愚钝,大夫其有意欤!”

须贾道:“正要恭聆教训,不敢请耳!”于是姑建言会重新开始。

刚才那名要发言却被打断的门客,再次站出来发言道:“吾军以武卒为战,以民军为援,臣以为不可。民军数倍于武卒,若教之以战,战之必胜。”

这名门客的话正触发了信陵君心中的机栝,他甚至怀疑这名门客是不是偷听到他刚才与张辄的对话,故意投其所好。但信陵君脸上不露声色,恭敬道:“先生所见甚高。先生请就餐,容异日就教!”那名门客自往鼎边,取碗盛粥,自加盐梅。与此同时,另一门客起立进言道:“臣闻司胜善于治军,可令其总练兵之司,必能使上下调和,行阵严整。”

信陵君愈发奇怪,这些人竟然都能到自己内心深处。脸上仍不露声色,恭敬道:“先生所见甚高。先生请就餐,容异日就教!”那名门客也自往鼎边,取碗盛粥,自加盐梅。第三位门客起立道:“司莽谙于军事,可令其赞画将军,置于左右,勿使归营。”在得到信陵君例行的嘉奖后,也自往鼎边,取碗盛粥,自加盐梅。

然后是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令信陵君奇怪的是,这些饶发言虽然简短,不成体系,但能切中自己所思所想。他甚至恨不得要他们深入地谈一谈具体的想法,但一想到他们其实最想做的是赶紧吃饭,就克制住自己的念头,对每个人都给予例行的嘉勉。由于到院中就餐的门客不多,很快就到了高级门客。

郭先生因为竟夜劳累,没有过来就餐,曹先生只简单地了句“秦人甚劳,可乘夜袭以扰之,勿使得安”,就去取碗盛粥了。仲岳先生道:“士力连战疲乏,宜善养之。”张辄道:“诸军连战,君宜勉力劳之。”也不出彩,也不出丑,各人自盛粥在手,信陵君在张辄盛粥回来后,与须贾父子一揖,三人也自去盛了一碗粥,少加梅盐,回座细啜。

少时粥尽,信陵君道:“吾观鼎中尚有余粥,可供余兴,先生岂有意乎!”

当时就有几位先生将碗翻覆,倒置于地,以示尽饱。须贾道:“无功受禄,臣心不安,愿以为相,以飨诸先生。”

信陵君道:“大夫为相,孤心何安。”推辞一番,须贾父子自往鼎旁,与诸门客盛粥。

见最末列的门客没有翻碗,遂问道:“先生尝言教民军以战,敢问以何教之?”

这名门客答道:“臣闻,秦以王教郡县,郡县教乡里,练之于闲暇,用之于急时。愿君上思之。”

信陵君顿感失望,这办法听过,但朝中连议都没议,因为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推行下去。每年把县级官员集中在大梁集训?那大梁还不翻了!但仍然不动声色,照例嘉奖,令其取粥。

连着几位先生都是这问题,一旦深入下去,就言之无物了,让信陵君感到十分无奈。“起意易,成事难,此之谓也!”他不禁在心中感叹起来,心里甚至想着,鼎里的粥怎么还没喝完,早点完了早点散多好!

就在信陵君强打精神,点起一名不知是排名第几的门客时,那名门客道:“任人为贤,岂非圣人之道哉!贤人遗之野,圣王所亏。今者有贤士耶,有勇士耶,有才士耶,愿君上尽其才而用之,勿以亲疏而废之。”信陵君望着这位先生,想起来他的第一条建议是“秦人虎狼也,魏当以仁义加之,则无不胜。”当时他觉得这条建议迂阔不实,没有在意,但这一条却十分切合实际,真不知这些饶脑子是怎么长的。他忽然觉得自己发起第二轮议论还是值得的。对,别的做不了,推荐人做官还是可以的!把战场上表现好的人提拔起来,这不就是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么!

随着一声“粥止”传来,这场热闹的建言会议结束。诸门客依序辞校信陵君将须贾、张辄、仲岳先生三人留下,继续议事。

四人回到阶前重新坐下。信陵君道:“秦人攻伐甚急,晋大夫已往大梁告急,愿城中相救。韩王若能出兵,破秦必也。”

须贾大夫道:“臣本意于左近少得地产,以为贡献。战事既起,事必不可为,即当结束起程,直趋韩国,以韩王。贡献之事,容入郑再办。”

信陵君道:“急则从权,愿大夫得其急者。”

须贾大夫道:“旦日便行,君勿忧。”

信陵君道:“战事一起,恐为世乱,愿以卒送至郑国。”

须贾大夫道:“此趋郑国,不过三数十里,朝发而夕至。华阳亦复韩国之境,魏虽屯兵,实非魏樱但送出营,不敢再远,以防他变。”

信陵君似乎没有想到这一层,问道:“何变之有?”

须贾大夫道:“韩人责我以兵犯境,奈何?”

张辄和仲岳均拱手道:“大夫所见是也。”

信陵君道:“虽然,以公子随行护卫,左右得人。”

须贾大夫道:“犬子随卫大梁尉,战事起而不入营,当从军法。左右皆向日得用者,必不辱使命。犬子无状,劳君上教训,令得驱使。”

信陵君猛然道:“城内诸公子均未上城,近日何在?”

仲岳先生道:“但高卧,无他也。”

信陵君道:“是吾之过也。”遂再对须贾大夫道:“公子入营,孤失于看护,大夫勿罪。愿大夫使命顺达,勿以公子为念。但有身在,定不使诸公子有伤。”

须贾大夫道:“臣何期如此,但得随侍左右,得闻余唾,所获多矣!”

事情的进展十分顺利,须贾大夫没有逃避战火,愿意在战时直趋郑国,所托不过须伯岸一人耳,信陵君自然满口应常

仲岳送须贾大夫出门,顺便协助须贾大夫一行整备明日出城之事,辎车、重车皆一一巡查,所办贡物,一一清点。约好起程之时,在日出时分,以防不测。虽然于韩境出兵可能让使命复杂化,但仲岳先生还是准备让梁尉公子从右营派一队精锐武卒,暗中护卫。有夜暗掩护,想不会为韩人所知。

在仲岳协助须贾大夫一行时,信陵君则由张辄陪同,往营中访大梁尉。

喜欢长平长平请大家收藏:(m.37kanshu.com)长平长平三七看书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卿卿心如故 烛龙以左 顺手牵了个将军大人 东宫夺娇 大小姐穿七零悠闲过日子 快穿:求好运得好孕,佛祖也玩梗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未来之霸气小吃货 武道世界:我有经验面板 阿宝重生之宿命情缘 我在古代当名师 我造的山寨芯片震惊全球 高武:转生龙蛋,开局校花舍命孵化! 逼我养私生子?行,我改嫁军少! 穿越后,被小屁孩养成了 他比前夫炙热 让你心中无女人,不是身边没女人 首席先生,我要离婚 国家请我出狱,我的身份曝光了 封界
经典收藏 网游之另类师徒 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 穿越战国之今川不息 开局怒喷朱元璋,跪求砍头! 奇异世界奇闻录 三国小兵之霸途 大明:最强锦衣卫,屠戮百官 秦时正经人 龙血兵王 汉末:家祖乡啬夫 大清之祸害 女帝陛下,奴才为你焚香 父子的穿越之旅 云澜乱世志 纵兵夺鼎 大宋第三帝国 这个大宋太不正经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我在现代留过学 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
最近更新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 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 儒心弈世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征伐天下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红楼琏二爷 猎秦 奋斗在激情岁月 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 穿越大唐皇子,开局迎娶武则天 神话版三国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鱼龙舞 红头册 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 八百铁骑,镇万界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 长平长平txt下载 - 长平长平最新章节 - 长平长平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